今年,黄金品牌中的顶流,非老铺黄金莫属。
年内两次涨价,上半年营收猛增251%,净利润狂飙290.6%……
有海外分析师甚至将老铺黄金描述成,最有潜力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端奢侈品品牌。
眼下的老铺黄金的确具备了部分奢侈品品牌的表象,但始终还差点儿意思。
01
前几天,老铺黄金完成了年内的第二次涨价,店内产品平均涨幅10%—12%。
上次涨价是在今年2月,再往前是去年的3月和9月。
加拿大经济学家唐·汤普森在《奢侈品经济学》中指出,奢侈品的价格必须足够高,才能切断成本和功能之间的直接关系。
这么看来,一涨再涨的价格恰是老铺黄金朝着奢侈品发展的努力。
创始人徐高明去年公开表示,“卖黄金的,如果比不过卖皮具的,我们要回去反省一下。”
这话被业内解读为“死磕爱马仕”。
最新的半年报里,老铺黄金自称,其客群与五大奢侈品品牌的重合率达77.3%。
其实,打诞生起,老铺黄金就用“中国宫廷古法制金工艺”和其他品牌做区分,生而高端;
设计方面,融合我国传统文化,推出点钻葫芦吊坠、八宝花丝罗盘产品,在社交媒体上传播,打造爆款;
高端会员可优先购买限量款,还能参加工艺体验,强化身份属性;
一口价的定价方式打破了行业内“按克卖”的常规;
这些,都为老铺黄金的品牌溢价立下汗马功劳,也让它和奢侈品越来越近。
02
老铺黄金已经拥有了奢侈品的价格标签,但缺失价值内核,正所谓“形似神不似。”
一个奢侈品包包的价值构成中,品牌溢价占大头,这背后有品牌故事和情感价值,原料成本可能只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。
消费者购买的,是奢侈品品牌的文化、价值观,对其工艺传承、行业地位、稀缺性等的认可。
因此,二手市场上的奢侈品可能会溢价,产品本身是“硬通货”。
再看老铺黄金,虽然徐高明表示,每年的价格调整是基于品牌本身的定位,和黄金涨幅没有直接关系,但二手市场上的表现说明了一切。
有回收商表示,会有一些溢价,但整体上还是以“克数”为核心。
他们认为老铺黄金的产品“本质上还是黄金”,还有甚者将价格看作短期炒作的结果。
而作为消费者,买老铺黄金的产品,一定程度上会看重设计和工艺,但更在意的,还是黄金的稳定和预期。
一个佐证是,以贝母和宝石为原料的品牌麒麟,也主打中式审美,设计中有不少亮点,但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远不如老铺黄金。
说白了,老铺黄金的价值构成,是物料(金)价、工艺费和有限的品牌溢价,本质上还是“成本驱动型”,和奢侈品的定价模式天壤之别。
这一点,直接反映到数据上。
老铺黄金上半年毛利率为38.1%,而同期内,卡地亚、梵克雅宝品牌母公司历峰集团毛利率67%,爱马仕毛利率则高达70.3%。
03
和国际奢侈品品牌相比,老铺黄金缺乏一个脉络清晰、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故事。
当然,对一个成立仅十几年的品牌而言,要撑起奢侈品叙事还是单薄。
但至少,它要有自己的圈层,让自己出现在“该出现的地方”,被“该看到的人”看到和使用。
这本应是一个从上到下的价值过程,但老铺黄金的走红,却是借助小某书的“种草”营销,那种对奢侈品的高不可攀瞬间没有了。
或许,老铺黄金应该借鉴奢侈品品牌的做法:和顶尖艺术家、设计师合作,通过高端鉴赏会、艺术展等方式,去固化其在顶级圈层中的品牌形象。
涨价只是迈向奢侈品最简单的一步,而把自家店铺开在奢侈品店旁边也绝不算“入局”了。
奢侈品的品牌定位是顶层消费者和二手市场“给予”的,背后是一种共识——“它值那个价”。
老铺黄金想成为真正的奢侈品,路还很长。
但至少,它已经在探索了。
这个过程本来就需要时间、文化沉淀和顶级圈层的认可,任谁都无法一蹴而就。
真心期待,未来老铺黄金能在巴黎旺多姆广场上和梵克雅宝同台竞技。
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