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没有? 恒瑞医药那个持股量,三季度直接飙了58倍! 我第一眼还以为数据出错了,结果仔细一看,南瑞医药港股通持股量从不知道多少万股猛冲到4287.14万股,环比增长5879%。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啊,南向资金整个三季度净流入4363亿港元,年内累计都突破1.1万亿了,感觉这帮资金就像发现了金矿一样扑向医药股。
你说奇怪不? 恒瑞医药港股是今年5月才上市的,结果上市以来涨了113%,同期A股才涨29%。 港股居然比A股还猛,这和我以前印象完全反过来了。 而且不光恒瑞,像三生制药这种老牌药企,年内涨幅居然超过448%,市值突破770亿港元。 后来我一查,原来三生制药和辉瑞签了个协议,关于PD-1/VEGF双特异性抗体的授权,潜在总金额高达60.5亿美元。 难怪资金疯抢。
不过你得小心,不是所有医药股都这么风光。 像药捷安康-B,三季度涨幅368%,看着吓人吧? 但它从最高点回撤了接近80%。 这种波动一般人根本扛不住。 还有泡泡玛特,上半年涨得挺好,三季度直接被南向资金抛售,净卖出40多亿港元。 资金明显在挑肥拣瘦。
我发现南向资金最近特别爱搞“精准打击”。 比如恒瑞医药,7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港股通持股量增长超过1000万股。机构肯定是盯着这个才下重注的。 另外政策也来帮忙,医保谈判规则松动,创新药压价压力减小,这简直给资金打了强心针。
你看资金流向还有个特点,就是集中度超高。 像昊天建投,港股通持股占比都快60%了,几乎被外资控盘。 安德利果汁也被买到24%仓位。 但另一边,泰格医药这类CXO企业却被连续减持,单周占比砍掉7.86%。 这说明什么? 资金只认头部企业,边缘标的根本不入法眼。
其实港股医药股整体估值确实低。 搜了下数据,港股医药板块市盈率TTM才27.1倍,处于2021年以来16.1%的分位数。 市净率2.0倍,也低于其他成长板块。 这么便宜的筹码,难怪南向资金今年通过港股通相关基金流入595.37亿元。 而且外资也在加仓,恒瑞医药、映恩生物这些新上市公司的基石投资者都是外资,要持股6到12个月。
不过话说回来,港股医药股涨这么猛,A股投资者都眼红了。 恒生创新药指数今年涨超60%,而A股中证创新药指数才涨17.73%。 医药主题基金里,一季度业绩前20名的有17只重仓港股,8只“含港量”超过85%。 这差距也太明显了。
但你别以为所有医药股都能躺赢。 像神州细胞,两个月飙涨138%,实控人谢良志身家暴增百亿。 可它2024年才扭亏,收入七成靠一款血友病药。 这种依赖单一产品的公司,风险其实不小。 还有大博医疗,集采后净利润暴跌86%,后来靠集采续标谈判价格回升50%才缓过来。 资金现在精得很,只看有真正创新管线的企业。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南向资金在港股成交占比已经超过40%了。 这意味着港股四成以上的交易量是南下资金贡献的。难怪好多医药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,今年港交所都快被医药IPO挤爆了。
政策面也在加速。 七部门发布了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方案,目标到2030年实现规上企业数智化转型全覆盖。 还有国务院办公厅优化创新药审批流程,可能推出“医保丙类目录”纳入高价值创新药。 这些政策落地,直接利好AI医疗、创新药这些细分领域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医药股的分化太严重了。 有的像三生制药这样靠BD交易一飞冲天,有的还在挣扎。 你说接下来资金会继续集中押注头部几家,还是扩散到二线梯队? 毕竟像恒瑞这种已经被买得持股量翻倍了,估值还能有多少空间?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专业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